CMF海水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77|回复: 31

【CMF首届Fauna Marin 杯开缸大赛参赛贴】124号 闪耀之灵 90*60*5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7 2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3:13 编辑

主缸:长度90、宽度60、高度50(cm)、玻璃厚度12(mm)
底缸:长度70、宽度50、高度35(cm)、玻璃厚度8(mm)、功能分区
底柜:铝合金材质 ,长150,宽:60,高90 (cm)
管件:上水25(mm)、下水32(mm)
蛋分Deltec SC 1660
灯光:Ecotech Radion XR30  X2
水泵:中科世纪 Blue4000 X1
造浪:Ecotech Radion MP40 X2
温控:分体水冷1P(制冷、加热)
造景:活石30Kg(重量)
系统:柏林
元素:滴定(钙,镁,KH,锶)
盐:TropicMarin 高钙盐 25kg


进阶资料
元素控制:藻缸、 PO4X4、两只小鱼活性炭、TM全菌
元素添加:KH(国药)钙(卡默尔镁(卡默尔)
元素测试:沙利法PO4NO3、KH、CA、MG
控制系统:鸿雁插排X1、精创电控箱ECB-1000P

82a8f77330e05ce1fb6e137c3cec8e5.jpg
今天刚接水,后续弄好了再来更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金币 +100 收起 理由
飒枫 + 100 + 100 开缸大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2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预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7 20:5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21: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哈哈哈,谢谢提醒。XR30和MP40。脑子短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8 12:2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插眼 坐等后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3: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5 15:36 编辑

噩耗,之前辛苦准备的资料打算整理下发出来的,结果电脑硬盘突然仙去。手机内存太小,于是我手贱吧手机里的都删了。我永远都不会想到我有一天也会遇到数据丢失这种事!这几天到处找人尝试恢复,说是磁头刮盘,师傅看了都只能摇头。
内心挣扎了很久,最终决定已经失去的就让它去吧,还有明天等着我。
部分缺失内容会以各种其他形式表述出来。

纪念陪伴我多年的硬盘老兄。愿天堂没有坏道!
7b4c954081c559efd3c4ac79d1e55ca.jpg 硬盘.png

为啥12点过后不能发帖不能编辑帖子的{:3_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7 20:53 编辑

给鱼缸换水对我来说实在是重复繁琐的工作,所以新鱼缸一定要尽可能的解放我这项工作。
并且看到大家的缸都带有中控箱,而且看上去很不错的设计,我当然也不能落伍。
同时为了方便日常使用我还需要一个小的区域用于存放饲料、小工具等。


所以新缸我需要除开传统鱼缸具备的功能外我还需要一些其他功能。

1.内置化盐、接水、换水、排水。

2.自带中控箱。

3.储物空间。


这下可好,东西一大堆,与主缸同大的底柜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了.

为了把这些东西都能放进底柜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规的尺寸;底柜比主缸长出一大截的结构。(缸90cm,柜子150cm)


先用构图软件吧思路转换成具体的模型吧:



1-1.png

这里因为空间比较有限,而补水和换水功能通常不会同时使用,所以我吧化盐缸和补水缸合并到了一起。
平日装RO水就是补水缸,需要换水时补充上足够量的RO水,放盐进去就能通过底部的水泵和管路进行化盐,最后通过水阀将新盐水泄入底缸。(详细内容后面介绍)

关于柜门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开合方式。底缸区域采用磁吸门,这样门一旦移开,底缸部分就有非常大的空间用来操作,也不会因为被门挡着碍手碍脚而烦恼了。
而储物区日常使用比较频繁,采用的是合页门。这样平时喂食拿饲料随手开关方便,不会像磁吸门那样开启后门需要另外放置。

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我的中控箱没和大多数鱼缸那样样设计在侧面的。这主要是因为侧面我想放一盆花哈哈。
其次中控箱里很多都是精密设备,对水汽比较敏感。如果能分离出底缸所在空间相信对设备影响能降低不少。
综合考虑我就把他放到台面上去了,并且加了玻璃面板,这样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备跑马灯就能一目了然了,满满的自豪感。

这里有点遗憾,当初没有想到底柜的门和鱼缸不在一条垂直线上,视觉上比较别扭,也许未来我会重新做几扇磁吸门,让缸能与门的开合线在同一垂直线上。





底缸结构图.jpg 底缸结构图2.jpg
这是底缸结构,没什么特别。就是把滤棉移动到了前方,这样不用每次换滤棉都钻进底柜里了,更换滤棉更方便。

我能吐槽下论坛的排版功能吗!平日都是潜水的没在意,这会发帖用着太奇怪了.....有的地方强制加了首行缩进有的地方想加加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3: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9 23:50 编辑

关于设备
这个缸是我第二个海缸,上一个缸是陪伴我4年多的70cm缸。
当初位置选择不太好,对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很早就想换缸了,只是出于各种原因一直被拖延。
也因此这次换缸有好几个设备是沿用老缸的,因为老缸生物都还在,接下爆藻阶段你们可能会看到部分是我临时找来顶用的设备。

当初作为萌新,刚下海的时候听别人说用可乐7蛋分就行了。那时还不太懂蛋分海缸的总要性,营养盐居高不下,控制喂食也无法降下来。
眼睁睁看着各种生物离我而去,当时那叫一个苦恼。这应该是大多萌新都经历过的阶段了吧。
后来更换了BM A8半年后总算吧营养盐控制在中等水平了,生物也不再死死死了,心里大石头总于落了下来,当时心情只能用海阔天空来形容了。

于是不到半年我年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没错,小树,软体已经无法满足我的挑战欲了。
可是悲剧再次重演,不过有了前车之鉴很快让我意识到可能是被营养盐限制了。
当时正好德国奶爸出现在公众视野,并接触Deltec的蛋分。
于是打算试一下的心态买了台SC 1660,使用了3个月后正式让我步入了小树叉的行列。
这个蛋分因为性能不错,支持这个90缸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新缸继续沿用这个蛋分。
接下来也更换了造浪和主灯。尝试过好几款灯具和造浪,最后还是XR+MP让感觉能让小树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我比较喜欢研究尝试各种各样的设备,当初老缸开始就决定使用分体水冷,网上找了些资料就开始找师傅来安装了。
分体真的是非常推荐使用的温控设备。夏天去鱼友那玩经常听到抱怨鱼缸旁跟烤炉似的,分体就完全没这些烦。
因为机体在室外,工作的时候你基本听不到任何噪音,生活质量真的提升好几个档次。
所以新缸必须继续使用分体,我已经离不开分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7 23:4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
进来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22: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9 23:54 编辑

安装鱼缸
实在对不住各位看官了,这部分因一场意外缺失大一部分精彩的图片。我只能的用手里现存的图片尽可能的来叙述清楚安装的内容。

2-1.jpg
    如同大部分开缸鱼友一样,乱七八糟的东西刚运到家开始动手期间都是一场大闹天宫,我也不例外,哈哈。
因为工作繁忙,加上很多部件都是定制的,回来都要自己动手安装,所以这项工作陆陆续续的持续了有半个月之久。(单身狗孤独的幸福{:3_64:})



2-2.jpg

底缸是我在网上订了一个外框架,然后定了亚克力板子自己粘的。
第一次粘玻璃,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外框不敢自己粘,不然哪天漏水就真哭了。
至于亚克力粘的如何,反正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哈哈哈。

之前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给底柜里贴了一圈防水防油的纸,于是我也跟着学给底缸贴了一圈。
贴完后来觉得好像用处不大。首先我底柜是氧化铝合金对腐蚀抗性就很好了,基本不会被海水腐蚀。
最重要的是这纸贴上被刮容易破……而且你想贴得很工整真的好难/绝望 下次我一定不会再选择贴这玩意了!



2-5.jpg
这是我的最开始定制回来的主缸,当初我为了节省空间采用的是侧背包下水的。
但是鱼缸回来后我凝视了许久,发现有个很严重的问题!MP造浪这种分体结构的必须要是用缸外空间,侧虑严重阻碍了造浪的安装。
为了不让我留下遗憾,我决定重新定制一个主缸。也提醒各位看官在背包位置选择上多思考下,别像我东西做回来了才发现问题。


2-3.jpg
主缸已经更换成了背背包。


2-6.jpg
主缸与底缸部分的管件已经接好了,上水试运行下,检查看看有没漏水的地方。
经过检测没有漏水情况,对我自己的接管的手艺表示非常满意

因为大部分管件在背面,而之前图片没能留下来,为了让大家能看个明白,我做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管路.jpg
比较粗暴的管路走法,能流水就完事了!
中间未标方向的便是是备用下水管,这根管子平时并不使用(没有水流经过)。
你可以看到这根管子在背包内会比正常下水管长出一截。
它的作用就是在主下水管因各种意外无法正常使用后(比如被堵住),水位会涨到背包内备用下水管的高度,水就会从这根管子进入底缸。
这根管子虽然平时并不使用,但是却非常重要。
鱼缸在使用的几年时间内难免会有一些好奇的生物从主缸进入管道,或者一些天知道哪里来的怪东西进入管道,这时如果不巧刚好被弯曲的管道或者阀门卡住了。
上水泵又一直往主缸加水,但无法正常的下水,最后会从水主缸漫出来,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第二部分-------------------------------------------------------------------------------------------------------------------

化盐缸,滴定设备的安装
2-7.jpg
这就是化盐缸下部的管子。
水泵、管道、缸体间的连接使用软管。
抵消鱼缸加水产生的弧度被硬管顶住过度挤压管子,或玻璃受力不均造成的影响等。

2-9.jpg
黑色的是给蛋分排污用的管子,单独迁上去。

2-10.jpg
量好各管子间的距离,开始给缸底开孔。

2-11.jpg

放入铝合金架子。


7-13.jpg
最后放入缸,接上水泵和管子。

化盐补水缸管路逻辑:
双阀关闭,水泵关闭,补水模式。
双阀关闭,水泵开启,水在缸内循环,用于化盐。
左阀打开,右阀关闭,就可以往底缸灌入新水。
右阀打开,左阀关闭,排污,清洗化盐缸用。
双阀打开,?哼,我才不会这么干呢!

2-13.jpg

2-14.jpg
滴定安装在右侧储物区最下层,所有设备都水电分离了。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

2-15.jpg
最后右侧区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7 20:55 编辑

清洗活石


3-1.jpg

为了有足够的素材造景超量要了一些活石,一共准备了2大箱子的石头。
实际只使用一箱多一点的量(25kg/箱)。不过多的一箱也没浪费,我留给朋友用了。
我们家里没电梯我又住在顶楼,扛上来真是要了我老命。


3-2.jpg
活石表面有很结构比较锋利尖锐,以前吃过亏。
所以这次刷石头准备了橡胶手套,必定刷个石头弄得满手都是伤,这完全没有快乐可言。
另外就是海水晶,因为便宜,洗刷起来不会心疼盐钱哈哈。
刷子去超市买的时候最好选择刷毛硬一些的,这样刷得干净一些。
刷活石挺废刷子的,我这批石头刷完一个刷子基本废掉了,另一个刷毛有点变形,所以可以准备多几个,反正这东西也不贵,用不了的还能刷鞋地板啥的。
石头和工具已经就位,剩下的就是纯粹的体力活了。


3-3.jpg
中场休息下, 白桶就是刷好的活石了。
刷好一桶就拿到缸里放。大概刷个六七块石头水就比较浑浊了,这时候我会更换一盆新的盐水再刷。
海水晶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便宜任性着用。
这里我的步骤是先用红色的小圆盆接足够的自来水。
然后加盐并用盐度计测试,大概用1.023左右的盐度,然后把活石拿到盆里用刷子刷。


3-4.jpg
刷活石主要就是清洁活石上面粘的泥沙和动植物尸体。
每个面都刷一下然后放盆里用水晃一下,吧泥沙都冲下来。这块石头就算清洗完了。
这次活石除了见到几只石蟞,和奄奄一息的钢毛虫,虾蟹啥的基本都没看到。
皮皮虾问题应该是没有了。


3-5.JPG
这就是刷完石头倒掉水后留下的泥沙,这些泥沙成分混杂,可能带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污染、虫卵等等。


3-6.jpg
全部活石清理完毕,大功告成,等待明天造景。
活石放入缸中要保持水循环,避免缺氧对活石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得来说这批活石还算新鲜。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买到更新鲜的活石了。
以前某赤道还在的时候能得到新鲜空运回来的活石。非常新鲜,但同时也伴随这另外一个问题;皮皮虾。
非常讨厌,如果遛进主缸了会对未来缸内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活石新不新鲜各有所长,只要不臭也没必要刻意去追求最新鲜的活石。
皮皮虾这东西虽然好吃(有点跑题了!),但是切记如果你发现了一定要想办法弄出来,喜欢可以单独隔离饲养,但一定不要带入主缸后患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7 20:56 编辑

造景

造景方面双岛依旧是我最喜欢的风格,所以这次依旧使用的双岛结构。

4-1.jpg
初期先拟定一个结构草图,造景的时候心里有数,不容易构思跑偏。
且造景的时候我叫了两个好朋友过来帮忙,这样也能让朋友更好的理解我想要的结构。
终于能轻松拍照了。(虽然并没有拍出更好的效果

4-2.jpg
造景就是不断拿素材尝试拼上去看看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确定好了再一块一块的粘上去。
造景胶这东西,虽然很多东西都能使用,但是我还是选用水族专用的,这样心里安心一些。
并且一款快速稳固的造景胶是轻松造景的必备条件。
不然等待水泥干的过程往往灵感也可能随之飘散。


4-3.jpg
造景聊天吹水喝饮料优哉少不了。


4-4.jpg
两个岛都会预留很多中空结构,这样鱼就能有很多可以安家的地方,让它们有更多的安全感。


4-6.jpg
景造好了直接入缸。造好太心急,最后缸外全景忘记拍了,直接看入缸的全景吧。


4-7.jpg
侧面,爆藻的临时设备太多,就不理线了,比较凌乱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7 20:56 编辑

爆藻
爆藻环境:
松宝造浪10W*2
捷宝造浪SW-8*1(恒流模式)
光照自制LED全光谱50W(24小时光照)
控温27.5-28.5摄氏度
蛋分、补水正常开启。
滤棉根据脏的程度更换
蛋分每天排出收集杯内污水,每3-7天清洗一次收集杯(前期频率高,中后期降低频率)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爆藻等待阶段了。
这里说明下,我爆藻会在景上放上几块片石遮挡住景的部分区域,特别是结构比较复杂凹凸不平的部分,这样在爆完藻后清理藻可以吧片石拿出缸外清理。避免复杂部分在缸内不便于操作。所以接下来看到的景可能会有些不太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2:48 编辑

活石入缸第二天蛋分打出很粘稠的泡沫,都是之前活石里死掉生物被细菌分解后的杂物和水里的菌。
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到了第三天滤棉也变得相当的脏了,都是一些活石上的粉尘、碎屑、碎壳和沙子一类的大颗粒物。
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第四天,活石表面已经有一些明显的褐色覆盖了
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第五天,发现活石上长出了一片藻的嫩芽。看上去应该是鹿角藻的。
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1:52 编辑

第六天,缸壁上出现了很多绿色的很小很短的藻类。啥藻我也叫不出,反正开缸爆藻出现这类藻是正常的。
5-5-1.jpg

活石表面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这些都是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短时间量比较大没能来得及被水流带走,结果集结在一起就成了气泡了。
5-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2:49 编辑

第七天,这颗嫩芽明显感觉明显长大了一些。生命真是很神奇的东西。
这么多天了,缸壁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褐藻。看来石头内死掉生物并不多。
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1: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2:50 编辑

第九天,今天看藻发展趋势和之前的不太一样。
以前这个阶段应该会看到一些石莼和各种条状浒苔的苗头,可是今天依旧没有看到。
怀疑营养盐不高,于是找来莎利法测试剂测了下PO4和NP3;PO4是0,NO3也只有5。
看来这批石头确实比我想象的要新鲜,不知道爆藻时间会不会缩短。
但是因为爆藻真正目的并非养藻,而是养菌。
所以提前结束爆藻后期要更加注意一些生物加入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因突然大量加入生物而菌不够强盛造成的一些水质波动过大的情况。
活石表面特别多的粉尘沉积,我打算伸手进去拿造浪吹一下。
保持清洁有助于活石通水性,便于活石内部营养盐的释放和菌种的培养。
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本帖最后由 闪耀之灵 于 2020-9-21 22:11 编辑

第十二天,缸面已经被大量藻类覆盖了,活石也有大量藻类。
5-8.JPG

活石上的藻,来个特写。
5-9-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CMF海水观赏鱼网 ( 琼ICP备12003277号 )

GMT+8, 2025-7-20 06:56 , Processed in 0.1604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